一个明星与七颗行星的巧然相遇

快三平台

快三平台

  • 首页
  • 快三平台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你的位置:快三平台 > 新闻动态 > 一个明星与七颗行星的巧然相遇

    一个明星与七颗行星的巧然相遇

    发布日期:2025-08-07 09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20

    图片

       这是一个技术上极难的乐章,曲中急板的速度加之持续的高难度双音,使音乐呈现出激烈、狂热和戏剧性的效果,而双手的“无穷动”式乐句,则令乐曲离奇般的现代感充斥于耳,不断撩拨着人们的心扉...... 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一个明星指的是英籍华裔天才小提琴家朱蕾雅,七颗行星指的是英国作曲家《行星》组曲的七个乐章。

    2025年7月11日,这令人瞩目的“八颗星”,在杭州运河大剧院巧然相遇,令人们感到了格外的神奇与诧异。

    这次的“八星相遇”是在浙江交响乐团(以下简称“浙交”)2025音乐季的“仰望星空”音乐会上。

    本场音乐会由4岁就震惊世界的英籍华裔天才小提琴家朱蕾雅演奏莫扎特《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》,著名指挥家张艺(“浙交”艺术总监)指挥“浙交”演奏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《行星》组曲。

    图片

    整场音乐会可谓高潮迭起,精彩纷呈,令现场观众大饱耳福。

    说起朱蕾雅,这位19岁的姑娘着实业绩不凡,她出生于英国的纽卡斯尔,自幼钟情于小提琴,3岁半开始习琴,4岁就在纽卡斯尔市政厅举行的东北逍遥音乐节上亮相,一举震惊乐坛。

    朱蕾雅的简历看起来十分惊人,她5岁即受邀于英国爱乐乐团,并随团在英格兰北部四城市巡演,6岁时,她受邀于美国洛杉矶古典音乐家室内乐团,在西班牙9个城市中担任独奏。

    12岁时就已演遍了15个国家的著名音乐厅,并被世界顶级的伯乐艺术(Harrison Parrott)签约为最年轻的艺术家,14岁时,被伦敦莫扎特演奏家室内乐团任命为驻场艺术家。

    朱蕾雅此行是首次于“浙交”合作,她在音乐会上演奏了年轻演奏家较为畏惧的莫扎特《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》。

    图片

    这首协奏曲技术上看似简单,然音乐上却极难达到高标准,演奏者稍有不慎(或功力不够),便会将整部协奏曲拉低档次、降低规格,继而搞成一部平庸的作品。

    而朱蕾雅的演奏则与众不同,她的演奏是有创意的,是在众多前辈的经典演奏中脱颖而出的典范。

    对于莫扎特的作品,这位年轻演奏家在演奏中加进了一些个人的理解,即用亲切和歌唱“附着”于古典的雅致之上,且以更加流动的乐句织体,表现出富有时代性的乐观与光明。

    尤其是第三乐章,朱蕾雅的演奏优雅适度,活泼自然,既有舞曲的律动,又有歌唱的情调,还有着些许戏剧性的变化,真可谓“时代新版莫扎特”的鲜活展示。

    “莫五”演奏结束后,朱蕾雅在返场中做出了令人瞠目的表现,她一气呵成地演奏了德国作曲家欣德米特《第六小提琴独奏奏鸣曲》op.11第三乐章。

    这是一个技术上极难的乐章,曲中急板的速度加之持续的高难度双音,使音乐呈现出激烈、狂热和戏剧性的效果,而双手的“无穷动”式乐句,则令乐曲离奇般的现代感充斥于耳,不断撩拨着人们的心扉......

    这首乐曲完全展现了朱蕾雅非同寻常的才华,演奏中,她双手高超的技术及强大的乐曲掌控力,无不令人为之惊叹与唏嘘!

    名不虚传的天才,19岁的朱蕾雅绝对当之无愧。

    古斯塔夫.霍尔斯特是19世纪晚期的英国著名作曲家,他一生以长号演奏家、作曲家和指挥家闻名,音乐创作上受瓦格纳、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。

    霍尔斯特的创作涉猎较广,一生作有歌剧、舞剧、交响乐、合唱、军乐等,而于1915年所写的《行星》组曲,是令其名扬世界的重要代表作。当晚音乐会的下半场,指挥家张艺执棒“浙交”(携“浙交”合唱团),精彩演奏了这部超难超长的旷世杰作。

    《行星》组曲是一部“重型”交响曲,它编制庞大,结构复杂,乐风上受斯特拉文斯基《春之祭》的影响,有着晚期浪漫主义的壮烈与恢宏。

    霍尔斯特有着丰富的想象力,对交响乐宏大结构的掌控尤为娴熟,此外,他还研究过古代“占星术”,因而对天文及神学兴趣斐然,《行星》组曲就是体现他这一特征的典型作品。

    在当今世界交响乐舞台上,任何一个交响乐团演奏全本《行星》组曲都十分不易,而“浙交”此次的知难而上,至少体现出了以下三点超凡的勇气。

    图片

    一、乐团具有掌握作品的充分实力,二、乐团拥有无惧困难,敢于突破的信心,三、乐团拥有直面向前,勇于攀登的志向。

    如此三点,再加上艺术总监张艺的精心排练与临场发挥,即为此次《行星》组曲的演出成功奠定了基础。

    《行星》组曲结构壮观,演奏难度大,是与马勒交响曲相似的“现代化”交响曲,而“浙交”此次的演奏则动了真格,他们不仅组成了百人以上的大型交响乐团(扩展的四管编制),还在面貌、气势、状态上达到了细致精炼的程度。

    图片

    演奏中,乐团表现出了壮丽的音响、细腻的音色、精致的音质和超凡的音量,在演奏质量及音乐承载力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十分成熟的印象。

    我观“浙交”,感受最深的是它的协调感和音乐表现幅度,它能够在演奏中带给人们适度的润泽和强烈的起伏,亦能够使人们在信服的音乐演释中产生出奇幻遐想,以下我仅举几个实例为证。

    第一乐章:“火星—战争之神”,这个乐章的音乐非常“暴力”,而“浙交”的铜管声部在其中展现了出色能力,他们的演奏气势和演奏效果都十分强势和抢眼,听后令人们深感自然界恐惧的如临其境。 

    第四乐章:“木星—欢乐使者”,是整部组曲中最著名的,被单独演奏次数最多的乐章。

    它非常恢宏、开阔和大气,其乐段与乐段之间,主题与主题之间,都有着鲜明的性格对比,整个乐章将庄重、欢乐、喜悦、戏谑的情绪渲染殆尽。

    图片

    “浙交”在演奏这个乐章时,弦乐群发挥出了整体的厚重优势,声音极富“团状”效果,而作为铜木管中间声部的圆号,则以宽阔的声音,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广袤宇宙的神秘与浩瀚。

    第五乐章:“土星—老年使者”,乐团以内敛的情绪及徐缓的节奏,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步履蹒跚的行进感。

    四支长笛在低音区均匀的演奏,使人们顿觉一种温情和悦与深沉稳重的出现。

    听罢第五乐章(还有第二乐章:“金星—和平之神”、第三乐章:“水星—飞行使者”),我对“浙交”的木管声部产生了良好的印象,他们的声部组合层次匀称,衔接自然,四件常规乐器(长笛、双簧管、单簧管、大管)的音色十分亮泽和协调,演奏上亦很有灵性闪现。

    第六乐章:“天王星—魔术师”,这个乐章的音乐特别巧妙,它好似天王星上独一无二的钻石雨,闪烁着各类奇异的色彩。

    这个乐章颇有法国作曲家杜卡交响谐谑曲《魔法师的徒弟》的风格,演奏上对乐团的综合能力要求甚高。

    图片

    当晚“浙交”在张艺精致而富有“味道”的指挥下,将这个多彩的“魔幻”乐章活灵活现地“尽览而出”。

    第七乐章:“海王星——神秘使者”,作曲家在这里以朦胧的意境,描绘了这颗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远的神秘星球,他以奇妙的配器手法(钢片琴、竖琴、小提琴),将梦境般的海蓝星球呈现在人们的想象之中。

    当晚的“浙交”在演奏这个乐章时,剧场中的气氛已然达到了飘渺与空灵的意境,而交响乐团所奏出的虚幻效果,加配上幕后女声合唱的“空间遥感”,瞬间呈现出一种无边宇宙的深邃。

    当晚,“浙交”在演奏完这个乐章后,随着张艺空中手臂的缓缓落下,现场观众终于从凝思的状态中苏醒过来,继而爆发出从意念回到现实之后的热烈掌声。

    一个明星与七颗行星的悄然巧遇,这是一个浪漫的邂逅组合,而被人们寄予厚望的江南交响生力军“浙交”,则是这个浪漫邂逅的直接承载。

    7月11日晚的“仰望星空”音乐会,指挥家张艺用指挥棒为媒介,将现实中的天才明星朱蕾雅,与霍尔斯特笔下的七大行星予以“嫁接”,完成了一次非凡的创举。

    而就是这一非凡的创举,使得“八星”的巧遇在一场音乐会上,带给了人们既遥远又接近的,充满着无尽想象力的“星际”艺术享受。

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  栏目分类